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暑的急救方法

2018-9-4 16:55| 发布者: 蒲公英救援| 查看: 2308| 评论: 0

摘要: 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 ...
        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病因

1.产热增加
在炎热高温季节或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下劳动,防暑降温措施不足等。
2.机体散热减少
环境温度、湿度高,通风不良,汗腺功能障碍等。
3.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
年老体弱、产褥期女性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热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同等环境下更易发病。

临床表现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多见于健康年轻疼,常见重体力劳动、体育运动(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或军训时发病。高热、抽搐、昏迷、多汗或无汗、心率快,它可以迅速发生。其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检查

1.血、尿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蛋白尿和管型尿。
2.肝、肾功能与电解质检测:严重病例常出现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电解质紊乱、凝血机制异常。
3.心电图:多表现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一般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有时也可表现为心动过缓, 可伴有T波及ST段异常。
4.CT检查:方便、迅速而安全,尤其是对于急诊患者能较快做出排除性诊断,对争取时间抢救患者起到重要作用。
5.血气分析: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高乳酸血症、低氧血症等。

诊断

发病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及临床表现(高热、昏迷、抽搐)是中暑诊断的关键,也应注意除外其他器质性疾病。

治疗

1.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的治疗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电风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以增加辐射散热,给予清凉含盐饮料,体温高者给予冷敷。
2.重症中暑的治疗
(1)降温治疗
快速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
1)体外降温: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对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无循环障碍者,冰水擦浴或将躯体侵入27℃~30℃水中降温。对循环障碍者,采用蒸发散热降温,用凉水反复擦拭皮肤,同时应用电风扇或空调加快蒸发。
2)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2)对症处理
1)昏迷患者应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2)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3)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触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
4)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
5)疑有脑水肿患者应给甘露醇脱水。
6)有急性肾衰竭患者可进行血液透析。
7)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酌情使用肝素,需要时加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8)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高温引起机体的应激和组织反应以及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发生继发感染。
9)积极防治感染。
(3)监测
1)体温监测:降温期间连续监测体温变化。
2)监测尿量:保持尿量> 30毫升/ 小时。
3)凝血功能监测: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队务管理
申请加入
我要捐赠
服务支持
紧急寻人
保障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 0816-2253120
  • 周一到周日 (全年无休)
  • 7 x 24小时紧急救援热线
返回顶部